串叶松香草为多年生饲草,又名松香草、串叶草、大叶蛋白菊,鲜草有一种松香味,故名为串叶松香草。串叶松香草的适应性非常广,耐酸、耐寒又耐热,再生性强,抗病虫害能力强,生长供草期长,产草量高。鲜草中各种营养物质含量丰富,尤以粗蛋白质含量高,畜禽适口性好。串叶松香草是有发展前途的高产饲草品种之一,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。近年来在各省有栽培,分布比较集中的有江西、广东、广西、陕西、山西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新疆和甘肃等南北各地。大叶蛋白菊每亩地点播量为2两种子,播种深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,播种行距50-60厘米,株距为40-50厘米。阳江大叶蛋白菊生长特点
大叶蛋白菊耐寒、耐热,适用性强,我国南北方都能种植。大叶蛋白菊既耐寒又耐高温,在-38度地区可以安全越冬,高温40度能顺利过夏,种子5度就可以发芽,但基于发芽率更高,可以在15度左右时播种,在20℃-28℃时生长较快。更适合在酸性、中性沙壤土中生长,耐涝性强,即使水涝数十天都不受影响,可以在沟坡地、荒地、房前屋后、猪圈旁种植,方便采收,又能很好的利用土地。大叶蛋白菊一般要育苗移栽成活率比较高,大田直播用种量要高一些。一般株高50-80厘米时可以第1次收割,以后每隔20-30天再收割一次,每年能收割4-5次,留茬高度10-15厘米,每亩鲜草能达15000~20000公斤。崇左大叶蛋白菊招商加盟大叶蛋白菊还是营养丰富的蜜源植物。
问:怎样搞好大叶蛋白菊的种植? 答:种植是养殖业发展的基础,也是项目开发的基础。 打牢大叶蛋白菊种养一体化项目的基础,必须搞好种植管理。 在管理中,首先要掌握土壤肥力状况,种植任何作物都会消耗土壤中的肥力,不能搞掠夺式种植,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补充肥力,否则,会影响作物以后的生长和产量。大叶蛋白菊耐贫瘠,但也喜大肥。定植时,对贫瘠的土地可以先垫好基肥;生长过程中,可以适当追施肥料,确保生长后劲。 该品种耐干旱能力强,但抗涝性稍差,不适合较长时间淹水,会影响根部透气性,导致窒息,出现苗枯萎等现象。 实践证明,这个品种抗极温能力强,能耐寒抗热。根植于土壤达到一定深度以后,能抗严寒和高温。每年霜冻冰雪到来时,(高寒地区)提前两周以上刈割当年后一茬,适当施肥,灌足水。待第二年开春以后,重新分蘖发芽,开始新的一轮生长。
蛋白菊栽培技术: 1、整地施肥:串叶松香草根系发达,播种前必须深耕,施足底肥。要精细整地,确保地面平整,保证田间灌溉和排水良好。 2、精细播种:串叶松香草以春播和秋播较为适宜。串叶松香草既可条播或点播,也可育苗移栽,播种深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,大田播种行距50~60厘米,株距40~50厘米。3、灌溉施肥:串叶松香草子叶肥大,出土困难,在播种前应保持田间地表上湿润,畦面平整,一般播种后7~10天即可出苗,待幼苗出齐后,要及时灌溉浇水并追施氨肥,每亩可施尿素10千克,以促进幼苗快速生长。但也要注意田间排涝降渍,防止因田间持续积水而造成烂根死苗。在早春返青前或每次刈割后要及时进行中耕松上,并浇水施肥。4. 收获利用:串叶松香草不仅鲜草产量高,草质优良,而且富含各种营养物质,尤以粗蛋白质含量高。在水肥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当年春季播种,到6月上旬收割,此后每隔30天可收割一次。大叶蛋白菊种子的播种时间一般集中在春季的3、4月份和秋季的9到11月份。
蛋白菊又称为大叶蛋白菊,属于被子植物门、双子叶植物纲、菊科,原产于美洲,于上世纪末期引入国内,初期主要是作为观赏用菊花。近年来,随着科学工作者对蛋白菊研究的不断深入,发现其富含蛋白质等营养元素,可作为很好的饲料;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,可以消焱镇痛、抗氧化、抗均及去除自由基、抗缞老等。蛋白菊在中国引入种植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历史,通过在不同土质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的选点试种后,获得巨大成功,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认定。大力进行大叶蛋白菊种植,对成熟植株的茎叶、花卉等进行深度开发,可以拉动农业种植业、养殖业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,有利于助农脱贫致富。播种大叶蛋白菊种子时一定要注意播种用量。广东华夏神菊大叶蛋白菊收割
大叶蛋白菊一般高度是可以达到两米以上的,而茎叶繁盛、多汁而柔嫩,是非常难得的一种饲草。阳江大叶蛋白菊生长特点
问:大叶蛋白菊品种及其一体化项目是怎么样的? 答:大叶蛋白菊属菊科植物,因叶大、粗蛋白含量高而得名。由中科院高科技产业化砖家杨爱民教授团队经十数年精心培育、研发和总结,形成大叶蛋白菊种养一体化项目。项目通过种、养、游、科、工、贸“六业并举”,实现一、二、三产业联动,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。 该项目适合区域组织,整体实施,整体联动,实现项目振兴,突出区域经济发展特色。同时,也非常适合个体种植、养殖户作为致富项目,单项操作。 几年前,作为成都市三级(市县镇)人大袋表“结对帮扶”项目,大叶蛋白菊种养一体化项目落户金堂县马鞍村(现竹篙镇凤凰社区),杨教授亲临指导栽培和繁育。大叶蛋白菊示范项目,由四川康养原乡新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示范基地建设和推广,获得成功实践。阳江大叶蛋白菊生长特点